新圩江镇﹕那绿梦、那青山,那藏着心里的故事
2023-07-18 16:55:21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东安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田文 | 作者:江德勇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3536

“大王派我来巡山,……”,新圩江镇柳山村护林员廖宏兵唱着自编的歌谣,沿着熟悉的山路,开始他一天的巡山护林。歌声在主人山、羊拦冲的山壑里久久回荡,这是他每天巡山护林的一个缩影。

柳山村山林面积一万二千余亩,生态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有七千余亩。2021年全县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中,该村区划三个网格责任区,廖宏兵巡护的责任区还有5626.6亩。

每天,廖宏兵怀惴着《巡山日志本》、拿着开山镰刀,在崎岖的山路上爬行,用脚步耕耘着一壑一沟一谷一坳。巡查靠步行,发现有异常或非法破坏行为,就用携带的本子记载情况,及时汇报。一年365天,除了暴雪暴雨外,一天巡山十几公里,甚至几十公里。

廖宏兵对自家造的森林的-壑-岌-谷-滩,充满着挚爱和热情,他用手指着眼前的每座山头,说﹕这里所有的森林,都是他20多年前承包所造的林子,还有近几年造的油茶。现在,已形成二千余亩的用材林和几百亩的油茶经济林,察看着大片的山林,秀如绿毯,林相优良、层次分明,林木生长旺盛。

从他笑魇如花的面容上,我发现镌刻他额头上的皱纹,难掩他过去创业的艰辛和沧桑。

一、30余立志、寻梦

  34岁正是干事业的黄金阶龄,是廖宏兵人生的转折点。

2001年那年,廖宏兵家里发生二次不幸的变故,父亲的猝然离世和妻子离家出走,让在外打拼的廖宏兵,遭遇了挣扎的痛苦,毅然辞工回到家乡,与妻子办了离婚手续。从此,他中止了外面谋生涯,但一家生活需要延续,……。他到底出外打工还是守家照顾年迈的母亲和读书的女儿呢?他再次面对人生的选择中,此刻他想起父亲曾对他常唠叨的一句话﹕我们山区田少山多,靠山吃饭的。他想起八十年初的懵懂少年,跟着父亲在山上造林、砍伐(办证)的日子,白天帮父做事,夜晚做他的梦。山中的夜里,他躺在木板床上常失眠,总在半梦半醒之间,脑海油然着无限的想象。他看见天空繁星点点,一轮弯弯的月亮挂在主人山的山峰上,森林笼罩着月幕,色调泾渭分明。月幕下的森林,显得那么幽静而神秘。山谷,弯曲从山脚向高处蹿升、嵌入双峰间,形成月影的鞍部。不远处,知了不停地叫着,静穆的夜似乎变得有点幽魇可怕,夜色在加浓,山上凉风吹起,月光笼罩的森林及竹林随风似在起伏;而山下村庄的灯光,像天上星星一样一闪一眨,构成了天地融为一体的自然生态美,格外壮观、奇葩。这就是大自然的生态魅力。这个少年的梦,属于他自己的梦、一个绿色之梦。

二、追梦,为造福百姓

2002年那时候,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,设立退耕还林资金,用于资助村民进行相应的退耕还林项目,将林地的荒山荒地及荒滩,进行生态修复、恢复,以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。那年代初,山区的林地几乎处处有荒山、坡坡有塌方、溪溪有滩涂沼泽,自然地质灾害频发较多,廖宏兵看到了这一切,心里涟漪泛起一波一波的激情,机会来了,他心中的那绿梦有了希望,将他少年跟父亲在山上爱做的‘绿梦’,追回来!

廖宏兵开始了人生的再次创业,但面对分山到户的自留山、责任山,心里犯愁了,他经过一夜的思考,下定了决心,将家里平时省吃俭用的积蓄,用来承包荒山荒地和生态脆弱的小山丘、小山岗。说干就干,他开始利用晚上,逐户敲门宣传,与村民签订土地承包合同,按植树成林的效益分成,用行动带动村民共同致富;白天,他带领雇来的几个村民从早上6点起床,扛着树苗,拿起镰刀、锄头,带上干粮,就上山植树造林,直到傍晚才回家。就跟国家工作人员上班一样,可这个‘班’一上就是21年,他从未打算过“退休”。近几年,他继续响应国家号召,利用迹地、荒山造下几百亩油茶林。

在2002-2005年4年间,他从本村造林一千多亩,逐年扩展到邻村和镇内别的村,达二千余亩,涉及受益农户1020户。20多年来,廖宏兵从未歇息过,一村接一村的造林,一块山头接一块山头的投资,自己的积蓄花光了,就到处找亲戚朋友借钱造林。近年来,他通过抵押贷款的方式,向农村信用社贷10万元,用于油茶造林。这21年,他从未歇着,一年接一年为自己为家乡种下一片又一片的绿色希望,用双手在山里沟沟壑壑种绿了家乡的每一个山头,划出了一幅又一幅的美丽生态林,丰富了生态环境的内涵。

续梦,为生态环境添新锦

“虎啸青山千里锦,风拂绿柳万家春。我从小在这山冲里长大,我对这里一草一木的热爱,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,守护它!”廖宏兵对我说道。他的憨话与他任职五年的护林员,坚守着这里片片森林,无火情火灾蓦然辉映,深深打动了我。我感觉到任何制度可贵的地方,莫过于建立在人的信仰和精神基础上,才会有他的成就感。他的“择梦终老、挽一帘幽梦,许一山倾情”,就是他永久的主题和信念。

廖宏兵,每天巡林的第一个打卡地,在茅屋仔天桥上的站台。在站台上,俯视两山夹着银色的铁轨,顺山势穿过主人山,蔚然壮观!它展现了高速的经济与高质量生态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自然和谐美。

天桥旁的石头上镌刻着“进入林区,严禁吸烟”红色字体,跃入眼帘,格外引人注目。

每天,廖宏兵巡山护林,从这天桥两旁的小路进入林区,开始一天的巡山。他用脚步丈量家乡的山涧沟洼。森林防火特护期,他与“火”对决,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,挨家挨户向他们宣传林业政策法规和护林防火常识,将携带的《防火承诺书》让每个人签名,做到不漏一人,让森林防火意识入脑入心,家喻户晓;每天巡山回来,不急着回家,趁早、中、晚时段,沿着林缘地、野外农事区域,巡逻几圈,才放心回家吃饭。

近几年来,他所管护的责任区没有发生过一起乱砍、乱伐、林业生物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现象,有效地维护了责任区的林业生态平衡发展。

如今,有50余岁的廖宏兵,还继续在找寻荒山、迹地造林。爱绿增绿护绿,是他一生不变的主题。

“江站长,60岁你要退休,但我可以干到65、70、甚至75岁,只要能干,就一直干下去!”他对我说。他望着新造的550亩油茶林,心里露泛着笑容。在人生的舞台上,他的坚韧、执着、激情与热爱,唱响了歌曲《与你到永久》﹕望着走过的脚印,有崎岖有平静……因为有了你,人生旅程不再冷清,将我的心放你手中,陪你到永久。歌声演绎他追梦的艰辛和付出及对家乡一草一木一湿的挚爱,是他创业的缩写版。

走在曲折的山路上,我还会到:家乡的那绿梦、那青山,还在孕育着一个又一个绿色的故事。

责编:田文

一审:田文

二审:王坤

三审:张明

来源:东安县融媒体中心

  下载APP

东安融媒